科技竞赛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
发表时间:2018年9月30日 浏览:846次
作者:李琦 夏宏达 韦丽娃
摘 要: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 使大学生通过竞赛培养创新、实践和应用意识。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和经济管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工程管理专业近年通过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 教师和学生均从科技竞赛中受益匪浅, 科技竞赛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也逐渐显露出来, 对教学实践培养计划的安排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竞赛; 工程管理; 创新应用型; 人才培养;
科技竞赛是教育部门与社会团体专门为大学生群体创造出的一个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广阔平台。目前全国各个高校积极组织学生踊跃参加各类科技竞赛, 使大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培养创新、实践和应用意识, 做到“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以赛促学”。[1]从最初的实验性赛事, 到现在类型多样的赛事, 科技竞赛的专业性、针对性及综合性等方面都增强了, 方方面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学校领导到指导教师及学生们的反映都较为强烈,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强, 收效也是特别明显。
参加科技竞赛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与创新意识, 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等能力, 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更是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和科研兴趣, 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参与的科技竞赛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国家级赛事。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主要参与的科技竞赛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网络营销创新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网络商务创新大赛等, 涉及经济管理学院的所有专业。到目前为止, 学生的参与意识强烈、积极性高。
工程管理专业始终强调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除了在具体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创新、应用意识培养之外, 还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类竞赛, 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课外实践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对理论教学也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一、科技竞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 科技竞赛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本科教学中, 多数的课程都采用理论授课的形式, 即使其中结合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 但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来讲, 远远不能达到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尤其如此, 培养计划中虽然有认识实习、施工实习、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测量实验等环节, 但是对整个专业的理论体系仍旧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
本专业学生分别在2012年、2014年参加“辽宁省建设类院校首届工程管理 (造价) 算量软件技能和沙盘模拟大赛”, 取得了个人和团体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该赛事竞赛内容与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非常接近, 学生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团体和个人比赛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和算量的具体过程, 深刻体会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参加比赛的学生表现良好, 比赛准备中经过大量实例培训, 学生对专业课有了进一步认识, 并且提高了今后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通过对科技竞赛的参与, 学生在课堂之外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而且学到了课堂中教师可能会提到或拓展的知识, 这对学生学习课堂知识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 科技竞赛可以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培养
每一项科技类竞赛都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比如:它们都有着严格的竞赛规程和评分标准;有着严格的裁判体系和专业的裁判员;各项比赛在规定范围内,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常也包括团队合作, 但不允许有违反规则的行为出现, 这将对学生道德作风培养与专业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科技竞赛的过程安排得越规范, 参赛学生的态度就越认真。[2]
2012年10月, 本系教师初次带领学生参加“辽宁省建设类院校首届工程管理 (造价) 算量软件技能和沙盘模拟大赛”时, 就亲眼目睹某些高校的比赛选手, 着装统一、口号一致、行为规范、态度认真, 从外表就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仅使该团队成员士气大振, 而且也让对手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些是学校的各种德育教育所不能够轻松达到的效果。
(三) 科技竞赛可以加强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参加科技类竞赛时, 很多时候是以团队形式参与到活动中去, 正是因为这个团队的存在, 每一名成员都要为着团队的胜利而努力, 而胜利的力量必须来自于团队中每一名队员集体协作和协调配合。[1]比赛准备阶段, 每个团队都会开会讨论比赛内容和具体创意, 团队成员们各抒己见, 从中学生会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位成员的作用和重要性;比赛阶段, 因为学生们知道自己的每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 而每个人合理的建议和想法也能使团队的成绩有所改变, 所以学生会自觉、自愿地做出最大的努力, 以获得集体和个人的荣誉, 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从中得到升华;比赛结束后, 每个成员又可以对比赛情况加以总结, 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 也会极大地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科技竞赛对教师的积极影响
(一) 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在竞赛中, 每个学生会为了团队的胜利而努力, 而且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望, 渴望在比赛中表现自己的才能。而科技竞赛正是大学生展示自己的好机会, 因而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积极性也会在其中得到激发和提高。在筹备和参与竞赛的过程中, 专业老师和学生会有更多的交流, 较好地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而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信任时, 他们自然也会感激老师、尊重老师, 愿意和老师交心, 从而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 全身心地投入竞赛。所以参加科技竞赛也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好机会。
(二) 增加教师工作积极性
对于广大教师, 做任何工作都要有积极性, 而科技竞赛可以激发教师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科技竞赛可以让获奖教师在学校和学院起到表率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人不浮于事、各尽其才, 发挥每位教师最大的聪明才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目前也从各种政策上加大教师指导科技竞赛而获奖的奖励力度, 将参加科技竞赛作为教学研究工作量对教师予以奖励。这些举措都很好地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 补充课堂教学, 丰富实践内容
每位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必然而且时常会有很多新想法、新方法涌现;在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之前, 需要一个测试、试验和修正的过程。科技竞赛可以提供这样的环境:在竞赛培训课程中融入新想法和新思路, 从竞赛过程反馈应用情况, 根据竞赛成绩评定成效;科技竞赛也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
竞赛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比赛选手培训到赛前指导, 各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反馈, 通过竞赛辅导教师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 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改进, 也可以寻求到融入实践教学更适宜的方式,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另一方面, 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组织学生比赛, 本身就是一个了解学生的客观需要, 将各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
三、科技竞赛对学风建设的积极影响
学风建设是全国各个高等院校永恒不变的主题, 更是高等院校在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1]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同时高校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容易使学生失去继续学习重要专业知识的动力。
从竞赛题目看, 各类竞赛题目都采用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题目本身就对参赛者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从形式看, 参赛者可以运用网络、书籍等多种手段收集信息, 对其做出的分析与评价越深入的学生解题思维越科学, 制订的方案越合理、越具有可行性, 从而成绩也越好;从环境看, 高难度的竞赛题目要求学生有直面困难、接受挑战、遭遇挫折的勇气和探索问题的毅力……比赛的各个环节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达到改善学风的目的。[3]
四、科技竞赛对学校社会影响力的积极影响
目前很多高校以科技竞赛成绩作为衡量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各个层次的科技竞赛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本专业学生最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 能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 在就业面试时更能获得就业单位的青睐, 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因为能够在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学生, 大多数是发展全面、综合素质较高, 在学生中较优秀的群体。通过竞赛, 这些学生凝聚成了一支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积极、代表优良学风的学生骨干队伍;这支队伍在竞赛过程中、在获奖表彰中获得过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奖项, 会产生强烈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 会带动低年级学生向他们学习, 这比学校和老师更多的语言更有说服力。[3]
注释
1韦玮.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3) :86-87.
2廖忠友.论大学生学风建设[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S1) :259-261.
3刘桂娟.罗洁思.浅谈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1)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