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QQ: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

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国际刊号:2095-3437

国内刊号:45-1387/G4

邮发代号:48-21

出版地方:广西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发行周期:半月刊

创刊时间:2012年

期刊开本:A4

见刊时间:1个月内

业务类型:期刊征订

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收录简摘 >> 正文

构建高校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年9月20日 浏览:354次
作者:周鹃 黄秀琴
摘    要: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研究科学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 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建设应该体现在注重学习、制度规范建设、坚持实践和落实机制、吸引群众监督和公示公开以及突出党员干部带头发挥作用等方面。
关键词:高校; 群众路线; 长效机制;

    2013年4月19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要求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这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战略部署,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发展的加速期, 高校的健康发展事关重大。高校既是承担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 也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同时, 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其特殊性。在高校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增强广大师生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 解决以学风 (广义上的学风) 为核心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殊性
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全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主体———高校具有自身的特点,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 高校内部组织构成的复杂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高校内部组织构成方面有着独具的特点, 以党委为核心的政治权力组织总揽学校工作全局, 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组织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除此之外, 作为高校存在基础的学术权力组织在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高校以学术委员会代表学术权力组织, 学术委员会主要是由大学教授和专家代表组成学术审议评议机构。另外, 高校正在深化民主管理, 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民主管理机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作风建设活动的复合性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在实践, 重在行动, 重在解决问题, 以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 坚决纠正“四风”, 所以开展作风建设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在高校开展作风建设的特殊性在于高校的作风具有多元性, 具体来说作风与教师群体的教风、学生群体的学风、管理人员群体的工作作风和一所高校传承已久的校风都是分不开的。所以在高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复合而又要求各有差异的过程, 这也带来了高校作风建设活动的复杂性和现实困难。

(三) 参与对象认识上的多面性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但也有部分党员干部、师生在认识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比如部分党员干部、师生认为高校不是政府机构, 在校园里都是教师, 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 哪有什么突出的“四风”问题和官僚主义问题?还有的党员干部、师生有自我陶醉、自诩清高的倾向, 认为高校就像象牙塔, 社会上复杂的“四风”问题和不良风气与高校人员没什么关系,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占用大家时间, 纯属多此一举。

二、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一) 利于稳定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高校是思想活跃的师生和各种思潮的汇集之地, 历来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也是西方敌对势力试图不断渗透, 推行“西化、分化”图谋的首选对象, 特别是当前通过网络、影视、书籍等途径的开放性, 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论调和观点有加速蔓延的趋势。所以开展群众路线,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 帮助高校师生认清形势, 形成广大师生合力, 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工作机制和方法途径, 把高校建设成为传播和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阵地是当务之急。

(二) 事关高校育人工作
    培养人才是高校最为直接的功能,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与党和国家的事业血脉相连。但是, 近年来, 高校发生的同学间致命冲突、部分教师学术浮躁和造假、部分管理干部贪污腐败的现象让人对高校的育人工作表示担忧。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既可以让党员干部、党员师生自省、自查、自我批评、自我完善, 又可以让广大师生提意见、查摆问题、深入分析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想实现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就必须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 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高校办学事业和服务师生成长成才的全局性实践中去。

(三) 促进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剖析的“四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高校同样有其生存土壤, 要想切实解决“四风”问题, 高校需要联系办学实际,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 高校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把握好办学方向、凝聚好师生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

三、群众路线在高校长效机制构建的路径
(一) 注重学习教育
    虽然高校的全部活动以知识为连结, 高校师生的学习状态似乎应该是自然而然的, 但随着高校介入社会的深入, 师生受到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多, 高校的学习风气开始淡化和虚化, 愿意坐“冷板凳”的人变少了。因此, 高校要建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首当其冲的是注重学习教育, 建立明确的师生学习教育制度, 把高校建设成为一个人人善于学习并且持之以恒学习的场所:学生在其中以学习知识为主;教师面对不断变化的学生、不断更新的知识, 更应促使学习成为适应教学和研究生活的常态;高校管理人员同样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 如此才能适应总是变化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场域。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学生的学习始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则要把职业道德规范常学常新。

(二) 加强制度规范建设
    群众路线要想在高校落地生根, 必须有稳固的制度规范来支撑。高校是育人的场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把群众路线以及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狠抓的制度完善、制度建设坚持下来, 通过制度保障建设, 形成高校办学管理按既定原则、既定制度和标准办事的良好风气。正如孔子所说的, “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适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高校作为办学机构, 长久的历史传承使其形成了较为严谨的制度规范, 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梳理的情况来看, 制度完善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增强制度规范的刚性和执行力才是重点所在, 杜绝和消除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现象的任务还很艰巨, 还要向着“一条规定就是一条红线, 一项制度就是一道防线”努力, 最终形成制度面前没有特例, 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长久机制。

    制度规范建设除了坚持制度的刚性, 还要注意通过奖优惩劣弘扬正气, 激发广大师生的昂扬锐气。对于吃苦实干的师生要不吝表扬, 让刻苦辛劳的师生不吃亏, 让默默无私奉献的师生受到尊重;同样, 也要建立问责制度, 对乐于享受、工作漂浮、精神状态差的师生要通过惩罚机制进行鞭策教育, 切实营造制度管人管事、弘扬正面典型、问责负面形象的良好氛围。

(三) 坚持实践落实机制
    党的群众路线的主旨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向群众学习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目标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空洞的口号,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 高校群众路线的实践和落实更要从“常态”和“长效”两个方面下功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 要以“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劲头, 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优良作风坚持下去, 要持久养成, 常有效, 见长效。高校实践和落实群众路线除了更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在向群众学习方面更有着独特的优势, 所以高校实践和落实群众路线要更多地把高校师生关心的问题解决好, 把高校事业发展好, 把学生培养好, 把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的科学研究完成好, 为社会服务好, 根本的立场在于为师生谋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

(四) 强化群众监督和民主公开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政党, 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 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高校坚持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还离不开群众的监督, 当然高校师生是知识型群体, 自身监督意识很强, 作为高校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 否则很容易与群众脱离, 甚至产生对立情绪。高校建立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既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 又有利于建立起群众与党员干部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 还有利于建立起党组织 (党员) 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双重机制, 增强群众监督的有效性。

    高校师生的民主意识比较浓, 所以民主公开作为保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重要方面应当着重在决策民主化、作风民主化、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决策民主化是高校内部权力构成中党、政、学术权力交叉的现实要求, 作风民主化是高校师生群体的知识化和多元化对柔性管理的现实要求, 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高校民主管理的现实要求。

(五) 突出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论语·子路》中早有“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的名句。确实, 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解决“四风”问题, 什么样的高校领导决定了带出什么样的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 也决定了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好的作风是通过严格的制度、措施抓出来的, 更是高校领导干部带出来的。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要始终坚持正人先正己, 努力做到身体力行和带头践行, 在政治思想、管理工作、教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 从而达到“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的效果。

四、结语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 党是否有生命力, 关键看能否坚持好群众路线。高校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更是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坚持并养成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把群众路线当作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的“生命工程”和动力站来维护, 必定会带来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桑玉成.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构建长效机制[J].学习月刊, 2014 (2) .
[2]周良书, 朱孟光.建立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J].前线, 2014 (1) .
[3]践行群众路线推进高校党建创新[N].光明日报, 2014-02-22.

版权所有 【大学教育杂志社】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8 www.dxjyzzs.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邮箱: 备案编号:冀ICP备180328128号-1号 您是第 553295 位访问者

本站所有文字及图片文责自负,并均受版权法保护,仅供学术交流与参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