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8年9月20日 浏览:485次
作者:田长生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立德树人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种挑战。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该贯穿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德育人, 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 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着力点;
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各大高校要稳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断地强化思想辅导工作, 正确引领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从而把他们培育成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育的方式, 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向全面的方向发展。
由于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 社会思潮和利益关系存在着相互的冲突。大学生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 会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迷惘境况。这时高校的辅导员就要及时地适应形势发展, 积极开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这样才能强化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的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 应该强化和更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讲求实效和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运用合理的教育理念, 践行科学发展观, 强化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才能取得巨大成效。
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不仅为辅导员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还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 并较好地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强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即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求高校不仅要统筹课内思想教育资源, 而且还要建立长足的发展机制。这是基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一)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校要培养怎样的大学生, 就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整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增强教育工作的感染力, 各大高校需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什么是以人为本?根据相关的文献, 我们可以知道“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亲和力, 才能进一步取得实效性。
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动性, 并尊重学生们的表达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对于如何了解学生的需要, 高校的辅导员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话访谈、专题研究等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动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关注学生当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将这些焦点问题作为教育的问题, 可以凭借问题去指导教育, 做到用教育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 确立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育德为先。近年来, 国家的领导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传承传统的道德文化的精化部分, 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都有所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有潜力的接班人。确立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理念是科教兴国、弘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更是为进一步的人才强国做贡献。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立德树人者必先树己。高校辅导员在做好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 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以身作则, 正确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修养, 即“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 解决政治可靠问题;用高尚师德感召学生, 解决德才兼备问题;用人文情怀关爱学生, 解决身心健康问题;用优秀文化养育学生, 解决文化素质问题”。结合各大高校的教育工作情况因材施教。
(三) 强化讲求实效的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在追求既快又好的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效应。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沿着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前进, 这个过程要处理好上热下冷、不注重效应的现象, 调整好教育工作重心。所以, 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观,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秉承着坚持贴近生活, 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态度, 结合实际、贴近学生是有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 结合大学生的生活情况, 制订相应的教育指导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文化宣传、举办活动和管理载体的形式, 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关注力度。此外, 还可以通过开展亲自体验的方式, 进行双向互动式、研究探讨式等有氛围、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四)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坚持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广大高校可以借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长远目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长远作用, 就要有对教育过程之外的人才培养、环境营造以及对相关制度的保障, 等等。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开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辅导员是强化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高校而言, 需要完善体制与机制, 落实好培养培训的工作。此外, 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学科的开设和重视力度, 加强完善和开拓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 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致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更要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还有就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 不断创新考评激励机制和监督体系。
二、充分借鉴党的思想教育经验,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巩固这些主流意识, 需要在当代大学生中树立牢靠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一)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丰富政治理论课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充分发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只有正确树立大学生的政治方向, 才能激发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 使他们关心社会的建设发展, 并为社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 富有满腔热血, 应该投放到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地方去。而这个过程需要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 实现积极正确的引导, 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全新的时代观念。
课堂教育是直接传递知识和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要丰富高校相关的政治理论教育课程, 在新的理念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另外, 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理论, 或者使用新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国家制订的一些重点教材规划, 基本形成了培养人才所需要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实施的教育教学改革计划体系。
(二)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 国务院的文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理念, 真懂、真用、真信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明确, 加大辅导员培养培训工作, 可以通过建设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工作基地, 营造良好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氛围, 要重视选拔、培育辅导员, 对于有优秀表现的辅导员工作者, 可以通过宣传和表彰的方式来表达对其工作的肯定。
在过去, 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枯燥无味, 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要扭转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发展局面, 可以运用现场教学法来启发新一代有个性的大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实施起来较为方便,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时代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 潜移默化地感动学生内心深处, 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形成, 有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抱负, 提出正确的理想观。
(三) 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培养自我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
人在发展的过程中, 正确的思想意识往往能决定着他们的行为, 这就是“意识存在决定物质”的哲学观。可见意识形态对人们行为的主导作用是多么大, 同时也更说明了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过程, 需要从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面入手。只有坚持启发、适当激励和正确引导, 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习态度, 标榜人生方向。
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化内容。对于一些心理素质差, 存在多疑、自私、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学生,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应该及时帮助他们走出这些不良心理困境。要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强化思想教育工作。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才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地立足于社会, 更好地发挥所长, 进而造福广大的社会。
(四) 借助网络强化教育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发布的调查数据, 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 18-24岁者占到36.8%;大学生的上网率更是高达84%。从这些数据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 大学生的上网率还会上升, 大学生将成为网民中的主力军。高校根据这一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技术开拓出新的教育领域, 结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 实现跨越空间、时间的局限性, 成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化、现代化、科学化。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借助网络强化高校教育工作, 是今后教育界发展的又一大独特的发展方向。因为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 利用好网络技术能大大改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结束语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时代的浪潮上, 与时俱进、统筹规划, 强化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 要把握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融会贯通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 不断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此外, 高校的辅导员还要积极探寻适应新时代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并开拓新的教育思路, 开创新的教育篇章, 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年轻有为的栋梁之才, 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复兴奉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建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更新[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3) :3-4.
[2]汪煜, 朱平.春雨润物, 立德树人,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实处[J].新西部, 2010 (8) :80.
[3]朱忠民, 田长生.医学生党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0 (6) :6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