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理之美 构建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8年8月2日 浏览:438次
作者:李炳念
摘 要:“数字理念”是金融人才的核心素质, 数学在金融教学中至关重要。为推动数理金融教育, 我们提出了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所谓的“享乐”主义, 重点是教师与学生、艺术与科学、技术与思想的三结合。
关键词:金融数学; 艺术化教学模式; “享乐”主义;
随着中国经济深层架构的进一步改革与调整, 以及全方位对外开放与战略性内外融合的发展要求, 金融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能否培养足够的适合社会和形势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对促进我国金融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 金融人才最核心的素质之一就是要拥有“数字理念”, 即具备迅捷、准确、敏锐地从纷繁复杂的原始金融数据中提取、加工相关行情信息以及预测未来走势的能力。培养“数字理念”的关键就是要加强数理金融教育, 强化数学和计量在金融教学中的作用, 以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对数的敏感和处理能力。
一、金融教学数理之殇
数理于金融之重要已基本形成共识。然而, 数理却仍然是当前金融教育中的短板, 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金融归属人文社科体系, 文科性思维约束数理在金融学科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这不仅表现在生源结构、学科组织、课程规划、育人模式等制度安排上, 还表现在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观念等各个方面。
第二, 数理金融具有先天复杂枯燥的特性, 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数理方法的重要障碍。数学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与形象思维不同, 逻辑思维以抽象为主要特征, 力求浓缩、严谨和深化, 自然相对缺乏直观形象的趣味性。
第三, 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因素进一步限制学生对数理分析的吸收和普及。在现实教学过程中, 部分数理金融教师教学手段老化, 教学内容枯燥, 甚至教师本身对数理理解不深, 于是更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发掘数理之美,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世间一切美都蕴含数学的身影, 数理金融之中更富含美的元素。发掘数理之美, 构建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复杂枯燥的数理内容简化、美化, 通过创设具有一定艺术性的课堂情境, 极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吸收、运用知识, 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理之美美在简洁。数学是浓缩的语言, 简洁的数学符号可以表达冗长繁琐的语言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 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够更加清晰明白地表达经济学思想, 便于经济学的理解和交流。当然, 数学是一个工具, 滥用数学就会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 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过程中, 决不能为了标榜高深和科学而滥用数学。
数理之美美在逻辑。逻辑是科学的核心, 数学是天生的逻辑演绎工具。金融教学一方面是授之以鱼, 即传播金融知识, 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即培养一种金融逻辑思维能力。金融学的所有智慧都表现在逻辑里面, 分析和应用数学的过程就是享受和演绎逻辑之美的过程, 是与智慧对话和交流的过程。教学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去体味和享受这种美。
数理之美美在严谨。如果没有严谨, 科学就不能称之为科学, 金融尤为突出。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 金融系统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 金融系统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严谨对于金融来讲越来越重要。严谨并非刻板、教条的代名词, 严谨是学术的生命线, 是科学与占卜的分界线, 只有秉承严谨的分析方法才能在金融市场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当我们把严谨变成投资成败的分水岭, 那么数学的严谨就不再是古板的约束, 而是令人兴奋的动力源泉。
一个好的数理模型就是一首抑扬悦耳的歌, 是一首跌宕起伏的诗。我们仍然可以像欣赏天籁, 品味经诗一样地体会数理模型的奥妙, 体验数理在推导和阐述思想过程中所散发的魅力。艺术化数理教学模式就是要尽量让学生享受这种美, 体味这种奥妙。
三、深化金融教学改革, 构建艺术化教学模式
目前, 艺术化教学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的教学实践。当然, 普遍认为“好的课堂是一件艺术品” , 如何才能令课堂变为艺术品是一件值得教师终身思索的事情, 我们认为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教学理念:“享乐”主义。当前, 权威主义、功利主义、精英主义和科学主义是长期以来存留在当今教育工作者中的重要教育理念 。与他们不同, 我们艺术化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享乐”主义。当然, 所谓的享乐绝不是真正的物质享乐, 而是知识的享乐, 即在对知识的享受和快乐的过程中学习。对知识的最奢侈“享乐”是激发学生内部信息吸收、整合、创新能力的最佳引线, 是同化和开化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效方法, 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动力源泉。“享乐”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知识的吸引力, 令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共振和融合。“享乐”主义教学理念是对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创新, 当今“头悬梁锥刺股”的时代已经过去, “享乐”主义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 不仅有利于金融教学实际成效, 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两大支柱。我们既不提倡所谓的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的“放养”, 也不提倡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填鸭”, 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互动,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体系的两大支柱, 二者不可偏废。在艺术化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艺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者 ,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美之所在。例如当我们介绍一个金融理论, 可以用对比、类比、引申等手段更详细地体现数学的奥妙, 用简洁、幽默、时代化的语言增强理论的吸引力, 尽最大努力让理论与学生之间产生共振;学生是艺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者, 是认知活动的主体, 只有学生身心一致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才有产出可言。在艺术化教学模式中, 学生不仅应该成为知识的接受者, 而且是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者, 是要让知识在他们青春活力的头脑当中酝酿和迸发。好的艺术化教学模式将是教师与学生合二为一的整体, 不分彼此, 不分主次, 共同享受和开拓知识。
教学方法: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艺术化教学模式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是用艺术化的方式解释严谨的科学, 增加科学的共振性和吸引力。具体而言, 艺术化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在开放、活跃、快乐的情境中, 用艺术欣赏的视角, 综合运用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来增强对金融中的数理的吸收、理解和应用。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说来简单, 实则很难, 二者结合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如情景创设, 通过设定适当的情景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案例教学, 金融学成败的案例极为丰富, 充分利用案例增强学生对金融, 特别是数理金融的直观性理解;主题课堂, 经济理论本身就是在讲故事, 将复杂的金融理论与寓言故事等相似的哲理性主题相结合就是还原数学的故事本质;现实结合, 经济学是解释现实的, 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敢于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外经济现象或预测经济走势;赏析型教学, 挖掘蕴含在数学中的美, 像赏析诗词歌赋一样品味数理模型背后的经济学智慧等等。
教学内容:技术和思想兼容并重。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要求技术与思想并重, 既不能技术替代思想, 也不能思想替代技术。取技术而丢思想将抓不住分析问题的本质, 而取思想丢技术则难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只有技术与思想并重, 在具体技术分析的过程之中, 才能逐步理解和把握思想的奥秘, 可以说, 不理解模型分析的过程就不可能真正全面理解所谓的思想。
数学是个技术活, 但每一个数学符号和运算都包含着思想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技术和思想, 关键就是不能为数学而讲解数学, 而是应该为金融讲解数学, 即每一个数学符号都要转化成金融学的语言, 每一个逻辑步骤都要说清其背后的金融学故事和思想, 每一个结论都要讲明其背后的假定以及放松假定可能带来的影响。技术与思想不可分割, 更非对立, 在技术中体味思想, 在思想上探究技术是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的重要特色。
当然, 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目前可能仅仅是一种探索, 探索过程中可能存在众多障碍, 特别是普及性障碍 , 但是我相信这种以“享乐”主义为核心, 教师与学生一体, 科学与艺术结合, 技术与思想并重的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金融教学质量, 促进金融人才培养, 特别是对“数字理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郝爱平.分子生物学课程艺术化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9) .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1997 (3) .
[3]胡金平.当代中国若干教育理念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5) .
[4]逄锦聚.关于我国经济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