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学科建设促进本科教育水平提高
发表时间:2018年7月18日 浏览:483次
作者:张晓辉 谢胜利
摘 要:高水平学科建设是高质量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和重要途径,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通过加强农业工程学科建设, 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育专业建设, 改善了本科教育教学条件, 推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了大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业工程; 学科建设; 教育教学;
学科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 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 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 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学科作为知识体系的科目和分支, 它与专业的区别在于它偏就知识体系, 而专业偏指社会职业的领域。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础, 不仅代表学校的办学水平, 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1][2][3]只有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 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教学的辩证关系, 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把学科建设搞好, 才能在根本上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4]通过农业工程学科建设,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进一步健全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多层次办学层次, 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招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
一、农业工程学科与本科教育教学的关系
农业工程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及其原理。它以土壤、肥料、农业气象、育种、栽培、饲养、农业经济等学科为依据, 综合应用各种工程技术, 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种工具、设施和能源, 以求创造最适于农业生产的环境, 改善农业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条件。[5]其特点是工程技术新成就的广泛应用, 其结果是农业工程向大型化、密集化、自动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工程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的更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各种工程技术的综合利用, 促使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动植物生产的环境以及饲养、栽培、采收、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和管理等工艺都要综合应用建筑、机械、水利、电气、电子、化工等科学技术。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包括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两级教育在内的研究生学科建设, 本科教育是专业建设, 是本、硕、博三级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人才质量上, 只有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教学, 才是真正高质量的教学。因此, 高水平学科建设是高质量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和重要途径,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二、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促进了本科教育专业建设
山东农业大学1959年创建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 1990年设立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为山东省重点学科。经过学科建设, 目前设有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农业工程和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并设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点和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山东省园艺机械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带动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十一五”以来, 学科门类得到拓宽, 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 形成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多层次研究生教育办学规模, 承担包括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863项目、948项目、国家烟草专卖局、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在内的80多项科研课题, 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其中8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 科研经费大幅提升, 实验室面积和仪器设备总值翻番, 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育专业的发展。学科建设初期, 学院只有一个农业机械化本科专业,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发展为包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 学院已发展成为我校办学规模较大的工科学院。
三、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改善了本科教育教学条件
科学研究离不开创新平台, 条件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核心。近年来, 在满足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 利用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863项目、948项目、国家烟草专卖局、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专项研究经费1000多万元, 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和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等共计投入600余万元完成了“现代农业装备综合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精密仪器与精密测量实验室”“现代制造与特种加工实验室”“农副产品加工实验室”的重新规划与整合任务, 新增“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综合实验室”“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实验室”。实验室、研究室面积约7000平方米, 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 不仅大幅度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及学术水平, 也为本科教育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 使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了更多的场所。学科建设加大了科研梯队建设力度, 教学科研人员的学院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84%, 为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四、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推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学科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位点建设、研究生教育和学术水平。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学位点建设水平、导师队伍、学术水平和研究生生源质量, 抓好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5]近年来, 农业工程学科通过开展社会需求、企业实践、毕业生跟踪等多形式调研活动, 了解到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决定着创新能力培养质量,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本科教育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 这不仅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对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要求, 也是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要求。为此, 先后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改革课程内容的学科系统性, 教学内容的设置从实践出发, 以传统的经典理论为基础, 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材料, 做到以教与学经典内容为基础和核心, 以“四新”内容为拓展, 将教学内容模块化, 分为基础模块、核心模块、综合模块和提高模块, 使课程内容紧贴时代前沿。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建立专业主干课课程教学网站, 有1门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6门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两项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现代农业工程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 有两位教师分别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课件比赛一、二等奖。通过组织并考察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的情况, 从中优选部分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免考推荐研究生, 提高了学科科技创新实力。
五、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提高了大学生创新能力
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 注重每一项科研项目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相融合, 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成为本科教学的内容, 将科研中相关方面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等研究方法和工作经验、科研心得等穿插到传统的教学内容中, 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也开拓了思维, 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6]注重用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持通过科研工作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 鼓励教师吸收高年级本科生参加课题研究, 使学生不仅深刻领会专业知识, 也开拓了思维, 激发了学习热情。安排有科研潜质的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工作以及学校实验开发基金项目, 以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近年来共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一等奖在内的各项课外创新竞赛奖励50余项。
六、结束语
学科建设不仅为本科生提供了一流的师资, 还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环境, 让本科生参加一些科研项目, 对他们进行早期科研训练, 充分利用实验室、实验中心, 让学生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创造性地探索, 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创新能力, 培养他们养成研讨式学习的好习惯, 使他们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 提高了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金香.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教论坛, 2009 (1) :111-112, 123.
[2]汪珩, 舒红霞.非优势学科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 2009 (2) :17-18.
[3]马建.关于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7) :20-21.
[4]耿令新, 张利娟, 貌建华, 李玉柱, 高吭, 贺志涛.论农业工程学科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科技信息, 2010 (18) :98-99.
[5]张建英.浅议学科建设对本科教育的拉动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7) :177.
[6]饶碧玉, 龚爱民, 王春彦, 王龙.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建设实践与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 2009 (2) (59)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