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MBTI理论在大学生职业教育中的实践运用
发表时间:2018年7月12日 浏览:462次
作者:陈兴华
摘要: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职业教育对改善我国目前大学生的诸多就业问题有重要作用。MBTI是一种很好的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工具, 可以启发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从而实现自我。可以选择大学入学前、入学期间以及毕业之后三个阶段的典型案例, 说明如何运用MBTI理论对学生进行精细化职业指导。
关键词:精细化; 职业指导; MBTI; 大学职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此背景下, “职业指导”的概念及实践愈加成为大学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 就是要体现对大学生的个性化指导。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内涵和外延、达成途径等内容广博, 囿于篇幅, 本文拟仅从MBTI———一种认识自我的工具在大学职业教育中的运用为例, 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MBTI概述
MBTI, 即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分析指标, 狭义上是指一套用以鉴别不同类型人格的测试表, 是由美国的凯瑟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制定的。该指标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人格类型学说”的基础上, 将其原有的四大类型发展为包括人类所有行为的16 种外在状态模式, 进而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受测者的态度、情感、感知和行为。[1]了解不同性格倾向和思维特性为实现人职匹配提供了可能性———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喜欢做这种职业, 而另外一些人喜欢做那种职业。几十年以来, 这种方法经过无数次应用, 被证明是正确和有效的。
MBTI性格理论从四个维度来解读人的性格, 它们分别是内倾I和外倾E, 思维T和情感F, 触觉S和直觉N, 判断J和知觉P。每个人都是这四对维度中的一种, 并不是说你没有另外一种, 而是说, 比较而言, 你更加倾向于一种。比如说, 你性格中可能内倾和外倾的成分都有, 但必定有一种倾向是让你觉得更舒服的。这四种维度, 共八个倾向, 进行组合, 会有16 种性格。而这16 种性格可以总结为四大性情, 即概念主义者 (又称理性者, NT) 、理想主义者 (NF) 、经验主义者 (又称技艺者, SP) 和传统主义者 (又称护卫者, SJ) 。
16 种性格有着各自最适合做的职业和工作。按照经典的职业咨询理论———人职匹配理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与能力特点, 并与社会的某种职业相关联”。MBTI理论体系中, 也将16 种性格适合做的职业一一列举出来。接下来, 笔者拟从高考选择专业、到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指导以及毕业后的跳槽指导, 以案例来说明MBTI如何发挥精细化指导的作用。
二、MBTI在高考选择专业时的指导实例
某高中女生陈某, 18 岁, 高考成绩过大专线。性格比较内向, 个性 (包括爱好、兴趣等) 均不突出。家长给她选择的专业是文秘, 学校是当地一家职业学校, 毕业可以定向进入通讯公司。陈某认为自己爱好室内设计, 想报考设计专业。
笔者在接到这个案例后, 进行了认真思考。在我国教育体制下, 高中生们大多仍以学习为主。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和应试, 高中生很少有机会接受思考人生的相关启蒙。高考志愿没有报好, 大学时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已经成为现在大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然而, 要想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并且这个专业还是自己适合的, 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能力。
由于高中生还没有接触过社会实践, 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理想自我”的概念。在对高中生进行MBTI测试的时候, 不能单纯运用量表的方式。因此, 笔者采取了量表测试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测试出陈某的性格为INFJ, 适合的职业为教师。依据这个结论, 排除了其父母建议的文秘专业, 因为N型人不适合做具体、繁琐的事务;F型人适合和人打交道, 如果做文秘文档工作过多也会降低工作的愉悦感。同时也排除了陈某喜欢的设计专业。对此, 陈某有异议, 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陈某:可是, 我就是非常喜欢设计啊!
笔者:你说说, 是怎么喜欢?
陈某:就是看到屋子里漂亮的装饰, 就很开心。
笔者:那你知道学设计都要具备什么基本功吗?
陈某:这个, 不知道。
笔者:我们找一个室内设计专业的说明以及课程内容来看看。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 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 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室内设计制图、素描色彩、构成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施工技术、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等, 对学生的数学、物理以及画图等艺术功底都有一定的要求。你觉得你可以吗?
陈某:哎, 我的数学和物理最差了。我也没有学过画画, 也不会画。那还是算了吧。
兴趣、爱好并不等同于天赋。陈某的情况说明, 很多时候喜欢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你能做得来的。所以, 必须要耐心细致的筛查出学生“既喜欢又适合的”。接下来, 笔者又引导陈某对自己是否做教师进行了探索。陈某认真想了想以往的经历, 当把自己会的题给别人讲时, 还是挺开心的。因此, 自己应该还是挺喜欢做教师的。但是她提出, 自己不喜欢小孩子。笔者解释说, 不喜欢小孩子可能是因为N型人比较有思想, 喜欢和能够进行深入交流的人打交道。不做幼儿园教师就可以了, 可以考虑做中学以上的教师。最后, 陈某选择了某正规师范类学校的大专, 专业是英语。[2]后来被顺利录取, 入校后, 感觉专业和学校氛围自己都比较喜欢。
三、MBTI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实例
李某, 大一女生, 入学以来一直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这里面既有对本专业的不喜欢, 也有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大一上学期有课程不及格, 更增加了自己的挫败感。下学期开始便向教师和家长提出, 想休学甚至退学。笔者和她进行了耐心的谈话、交流, 和其家长也进行接触, 对她的问题用MBTI理论进行了分析。首先, 她是SP型人。这个类型的人最大特点就是不喜欢书本知识, 喜欢通过实践来进行学习。所以, 她不喜欢法学专业, 不喜欢在课堂上听课, 有她性格中的原因。其次, 只是这个原因还不足以让她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 她是内倾的, 又是F的。由于多种原因, 她在融入大学集体、和同学相处方面还存着一些问题。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 导致她自己无法很好地面对, 所以引发了退缩、逃避的心态。笔者帮助她与家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面对面的沟通, 她和家人取得了久违的情感共鸣;又帮她分析了原因, 理清接下来如何处理学业和人际关系的思路。经过努力, 半年后, 她的转变非常大, 成为班级里面公认的进步和成长最快的一个学生。
王某, 大一女生, 在和笔者谈话的过程中透露了自己的烦恼。她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 觉得和陌生人相处有压力。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觉得很尴尬。而她的妈妈告诉她, 上了大学, 就要放开一些, 多和人交流, 活泼外向一些。她也尝试着去参加一些社团, 但是, 感觉效果不好, 自己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自卑的心理。笔者运用MBTI理论中对于内倾 (I) 的解释, 告诉她,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是外倾的, 一种人是内倾的。两种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 这个是天生的、本能的, 后天的努力虽然能够改变一些外在的表现, 但是本性中的不会变。很显然, 王某属于内倾的。了解了这个理论, 首先会比较坦然, 不会觉得自己很与众不同, 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其次是取长补短。内倾的人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在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时应选取能发挥自己这个特长的方式;在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活动类型中, 再去尝试学习如何和陌生人交往。如果盲目地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 结果会适得其反。
四、MBTI对大学生就业后跳槽的指导实例
本文中, 笔者将不以毕业时的就业职业指导为例, 而是谈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跳槽现象。
由于现实所限, 很多毕业生毕业时是为了生计, 迫不得已选择一个谋生的工作, 那么当基本生活能够保障之后, 跳槽时的职业指导就显得别有一番意义。
张某, 女, 大学毕业二年, 英语专业, 性格外向, 天性十分乐观, 频频跳槽, 做过奢侈品销售、幼儿英语教师、家教等职业, 觉得干得不开心的话就辞职, 待业在家。父母觉得她总是不稳定, 又喜欢高消费, 喜欢物质享受。希望能够通过咨询让她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也让父母能够放心。于是, 她被迫接受了笔者的咨询。
由于笔者对她情况非常了解, 加上量表测试, 确定她的性格类型为ESFP。这种性格的人天生不喜欢安定的生活, 喜欢冒险, 尝试新鲜事物, 在技能上有超出常人的艺术审美能力。后来经过和她的深入探索, 发现她确实在奢侈品的鉴赏上面有独特的潜质, 并且外倾 (E) 型人适合做影响他人的事情, 情感 (F) 和知觉 (P) 又让她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综合以上特点, 笔者为她确定了奢侈品销售的职业发展方向。经过投递简历, 很快就被一家高端珠宝公司录用为销售人员。经过一段时间体验, 张某认为每天看到的是她喜欢的珠宝, 接触客户对于她来说也没有什么障碍, 向人介绍和推销她认为很好的东西对她来说更是很开心的事情。
综上所述, 从大学入学前的填报高考志愿、到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指导, 以及毕业后的跳槽职业指导, 运用MBTI理论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的精细指导, 可以真正做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当然, 前提是职业指导师要对MBTI的理论有精确的把握, 要具备一定的咨询技巧和能力。在高校开展此项工作的话, 还要考虑到班导师、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及所在院系、就业指导中心等的职能设置、分工合作问题。
参考文献
[1][美]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 彼得·迈尔斯著, 张荣建译.天资差异[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
[2][美]大卫·凯尔西著, 王甜甜译.请理解我[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