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播音创作的指导
发表时间:2018年7月6日 浏览:459次
摘 要: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说这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播音员和主持人来实现的。作为党政喉舌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想更好地发挥自身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方法为指导无疑是一个可行而且有效的方式。这是由播音员和主持人工作属性所决定的,也是播音员和主持人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提高传播效果和自身能力的现实需求所决定的。为此,本文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方法对播音创作的正确道路以及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学习的指导意义和具体结合方法。
关键词:播音创作道路;实践;传播效果
从播音的定义来讲,一般是指“以节目传播者的身份,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直接面向听众、观众传播信息的新闻实践活动。播音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中的功能尤为重要。而如何发挥好自己的功能,也是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作为党政喉舌的播音员主持人想更好地发挥自身在广播电视中的功能,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方法为指导是一个可行而且有效的方式。这是由播音员主持人工作属性决定的,也是播音员主持人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以及提高传播效果和自身能力的现实需求所决定的。接下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方法对播音创作的指导意义和方法:
一、播音创作的正确道路,需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广播电视反映的是世界的风云变化、社会的前进步伐,其应该“紧扣时代的脉搏”“击中时代的弦”。其选择信息、报道现场、节目宗旨、传播内容的价值取向,必须符合正确的舆论导向、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这也就要求播音员必须具有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站在党性的高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就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要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出发,做到两者的统一。在一些县级电视台,有些播音员为了凸显自己所播报内容的权威性,用挤压的声音播报,语势也很单一。既不能让人听明白内容,也给人一种拖腔甩调、居高临下、矫揉造作的不良听感,从而导致播报形式与播报内容的不统一。
播音创作的新闻体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新闻通讯等,而文艺类主要包括小说演义、专题解说等。不同的体裁就要求播音员选用不同的播报形式,而不能千篇一律,以不变应万变。
要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出发。既深入地分析理解稿件,又提高语言技巧;既专注于分析理解,又要用饱满的无产阶级感情的积聚和引发的倾向;既注重语言技巧又要分析播音特点的倾向,最终拥有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
二、以实践为基础,提高认识及夯实业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播音主持工作是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磨砺,也需要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认识。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而言,并不是单指去媒体参加实践。这种实践既包括吐字归音等基本功的训练,也包括文艺稿件的朗读以及新闻播报的训练等。有声语言表达的核心是表现力,这种表现力的提高主要来自基本功长期的实践训练,从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到内在语、情景再现、对象感,再到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最终显露为播音状态,并进入受众的视听审美阀限。初学者最忌讳“不学而能”的认识论和“听其自然”的实践观。为了提高表现力,第一步要“刻意雕琢”,不怕练习时的雕琢痕迹。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雕琢,才能达到“返璞归真”的阶段,即熟练掌握、形成习惯,“从心所不逾矩”,意念中“技巧”消失,从而全神贯注地表达内容。
当然,实践不应该是盲目的,它是在基础理论指引下的实践。不管条件是好是坏,最关键的要看是否努力,看他能不能多实践。同样是一篇稿子,有的人拿起来进屋就去念,那真是念稿;有的经过仔细认真地分析,把篇章结构都分析一遍,从总体分析到每个句子、每个词,然后又从每个词、每个句子再逐渐扩展到每个层次,再逐渐扩展到全篇,翻来覆去,这样的人才能在播讲的时候出意思,将信息有效传达给受众。
综上,无论是播音创作的正确道路的实现,还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乃至播音员主持人在新闻评论中对于舆论的正确引导,都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方法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自身的话语质量,塑造自身话语的权威性,最终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播音员主持人的信息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创作基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M],2011,4(3).
[2]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7(1).
[3]戴晓仪,邱月明,刘云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