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QQ: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

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国际刊号:2095-3437

国内刊号:45-1387/G4

邮发代号:48-21

出版地方:广西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发行周期:半月刊

创刊时间:2012年

期刊开本:A4

见刊时间:1个月内

业务类型:期刊征订

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收录简摘 >> 正文

民族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18年7月5日 浏览:467次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博物馆已成为体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校博物馆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将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对教学科研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而且能够提高民族高校博物馆管理效率及馆藏资源社会利用率。基于此,本文将以延边大学博物馆数字化为例来阐述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博物馆已成为体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校博物馆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将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对教学科研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而且能够提高民族高校博物馆管理效率及馆藏资源社会利用率[1]。
  一、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所谓民族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支撑,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发挥民族高校校园网络平台优势,将民族高校博物馆典藏管理、保存保护、教育展示、学术研究等业务活动采用数字化方式加以完美再现,以达到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满足服务民族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的目的。
  民族高校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命题是在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需求日益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与重视的背景下提出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大力加强公共数宇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力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保存、传播、继承机构,博物馆服务体系是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高校数字博物馆又是博物馆事业的重要成员。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高校博物馆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就成为博物馆事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与逻辑选择。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族高校大力支持下,高校数字博物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
  二、民族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点
  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技术领域与工作内容众多,如馆藏文物陈列、管理与保护,博物馆的科学研究等。但最为重要的还应在于高校博物馆更新管理理念、建立标准规范与专业人才的积蓄等方面。
  (1)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民族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机制。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管理理念、运作机制、服务方式等方面解决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博物馆管理与服务理念,切实提高高校博物馆的功能、发挥高校博物馆的作用,在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中培养锻炼队伍。只有这样,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才会具有强大动力与明确的方向。
  (2)及时建立标准和规范。标准化是民族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技术前提。因此,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必须以实现馆藏文物资源与校园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为前提,将标准规范的建立置于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优先考虑、优先发展的位置[3]。
  (3)及时储备专业人才。民族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拥有人才。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服务能力,实现高校博物馆的应有功能。就高校博物馆来说,“人”居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既是高校博物馆履行服务职责的“实施者”,又是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受益者”。因此,要注意合理吸纳、引进、积蓄专业人才,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培养造就一支理论、实践、技术三者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达到提高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质量与水平的目的。
  三、延边大学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启示
  延边大学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建设,拓展了民族高校的服务范围,提升了民族高校服务能力,实现了民族高校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民族高校数字博物馆建设,将让原本只服务于教学、科研的藏品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出大学的围墙,逐步成为社区、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与评价,其建设实践对于我国民族高校数字博物馆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4]。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数字博物馆是民族高校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也是优秀大学的重要标志。因此,民族高校要高度重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将其纳入本校高等教育事业与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校博物馆发展的口标、措施,鼓励和引导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博物馆的科学发展。在这方而,延边大学通过实施数字博物馆为重点的工程建设,大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做法值得其他高校学习。
  (2)统筹规划,加强指导。民族高校数字博物馆建设是否成功,组织与制度的保障至关重要。首先,民族高校博物馆要成立了总体专家组,负责提供业务指导并组织项口实施,加强对建设项口的规划指导。其次,要加强对博物馆建设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立项、实施等环节的协调指导和评估论证,促进科学决策。要避免不顾实际和可能,盲目追求建设规模与速度的现象。延边大学成立了统一领导、各相关单位密切合作的数字博物馆建设组织机构,数字博物馆建设行为始终被纳入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从而为建设协调统一、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旅游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积极交流,加强合作。以延边大学数宇博物馆为代表的高校博物馆要与国内高校博物馆以及区域其他博物馆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建立长效的交流、协作机制,将民族高校博物馆納入博物馆协作网,在藏品保护、陈列展示、教育传播、关键技术研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开展密切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终为推动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由单馆模式向群馆模式、整合模式等博物馆集群转变,最终为实现资源全社会广泛共享的目标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中国高校数字博物馆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需求主导,突出特色,因馆制宜,共建共享”的原则,才能探索出适合本国与本馆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扬生,试论校园文化与校园发展,学校管理,2005年第3期.
  [2]刘卫华,博物馆与文化的传承、传播,中国博物馆,2004年第4期.
  [3]李东、过仕明,我国高校数字博物馆建设探索,现代情报,2013年第6期.
  [4]杨丹,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理性思考,黑龙江教育,2009年第12期.

版权所有 【大学教育杂志社】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8 www.dxjyzzs.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邮箱: 备案编号:冀ICP备180328128号-1号 您是第 612480 位访问者

本站所有文字及图片文责自负,并均受版权法保护,仅供学术交流与参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