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QQ: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

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国际刊号:2095-3437

国内刊号:45-1387/G4

邮发代号:48-21

出版地方:广西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发行周期:半月刊

创刊时间:2012年

期刊开本:A4

见刊时间:1个月内

业务类型:期刊征订

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收录简摘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指导与中国共产党史研究

发表时间:2018年6月26日 浏览:421次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国情而产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中国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让以工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经过我国几代人的努力,目前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终于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获得独立,成为国家的主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与时俱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新时期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思想自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传入我国,以毛泽东、陈独秀为核心的我国一代有志青年,通过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迅速投入了中国革命运动中。
  第一代中国共产党的卓越代表是毛泽东,他在学习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之后,没有照搬其中的共产主义理论,而是结合中国实际,抓住了“阶级斗争”这个方法论,开始在中国开展革命运动,从发动农民入手,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来进行中国式的变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关键在于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能够针对中国形势,抓住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无产阶级的大多数这个特征。利用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来发动农民参加革命。
  自古以来,农民都被当做小农意识浓厚,自私,无法用自身权利的弱势群体。马克思在他的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就提到法国农民的特点,法国的农民都属于小农经济,他们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劳作,一个家庭就成为一个劳动单位,简单的劳作不需要和他人进行合作和分工,因此不能产生丰富而繁多的社会关系。小土地所有制的后果是随着人口的发展,个人所得到的土地份额会越来越少,导致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法国有千百万农民,这些农民在接受教育程度上,生活方式上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农民之间不但不能成为一种组织,反而具有敌对倾向。农民之间除了土地这唯一的一条纽带之外,在利益共同体上没有共同关系。因此,在当时的法国,农民在社会地位上是属于同一个阶级,但在政治上却不能成为一个阶级。所以农民不能用自身名义来捍卫他们的自身利益。 在法国,虽然农民人数众多,但却形不成力量,他们属于众多同名数相加的和,就像用小袋装好的马铃薯被装在一只大口袋一样,缺乏凝集力。
  但毛泽东没有这样来看待中国农民,他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和法国的国情不同,中国农民的土地同法国农民的拥有制度也不同,加上中国的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族观念,一个地区的农民可以形成一股力量,并非一盘散沙。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并非单纯地照搬教条,而是抓住其中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论,突出“階级斗争”这个主线,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灵活运用,才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改革开放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时代在发展,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也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来调整党的路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毛泽东抓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的阶级斗争这条主线,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自主,翻身做主人的道路上。
  建国以来,面对我国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局面,党的建设应当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要任务,发展科技为目标。但我国建国以后,在党的建设方面却走了很多弯路,使我国的文化、科技、人们生活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可以看出,党的建设和发展不能按照某种特制轨道一劳永逸地走下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来不断调整。毛泽东思想是伟大的,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思想方式不是适应所有的时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在采用大革命时期的方法就达不到预期目标。
  1978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邓小平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说法,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设立了经济特区,鼓励个体经营,私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打开国门,引进外资来发展中国的企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对于党在新时期的发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邓小平反复强调,我国改革开放,重点是经济建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而为人民谋福利,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目标。尽管在改革开放中,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但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大目标并不冲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改变,在改革开放中,对于那些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要丢弃,但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要用新的思想和观点去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之下,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逐步将中国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还制定了科技发展体制,教育体制和政治发展体制,使我国的经济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科技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开始步入小康水平。
  我国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坚持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粉碎了西方国家的“西化”阴谋。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不仅狠抓物质文明建设,还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朝着国泰民安的方向发展。
  三、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无论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科技教育都得到了长足发展。邓小平之后,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三个代表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多年来,始终站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角度上,因此中国产党才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建立和谐社会成为中国新世纪以来的重要目标。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基本国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但在发展中,一些共产党员忽视了对自己的要求,受到西方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的诱惑,忘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这些人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为他人谋取私利。这样不仅违背了共产党员的原则,也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相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主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了个人享受的。
  作为第四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在坚持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一边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前进,一边大力反腐,清除党内附生的腐败毒瘤,为建设一个清廉的政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郭建芳,汪俞辰.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52).
  [2]梁丹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历史演进及其内在逻辑[A].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6期[C]. 2015.
  [3]韩珺珺. 论党史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D]. 浙江大学 2013.

版权所有 【大学教育杂志社】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8 www.dxjyzzs.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邮箱: 备案编号:冀ICP备180328128号-1号 您是第 615291 位访问者

本站所有文字及图片文责自负,并均受版权法保护,仅供学术交流与参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