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2016年第5期
发表时间:2018年3月28日 浏览:367次
文化与教育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农业高校应用型编导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邢祥虎;1-3
理工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 陈曦;4-6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培养“三能”创新人才——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乔玉香;7-9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焦小英;10-12
优质科研平台和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的探究 孙秀云;王连军;李健生;黄中华;沈锦优;孙晓蕾;13-14
PBL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在环境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温璐;贾志斌;王立新;于瑞宏;15-16+20
基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效分析 吴国锋;李梅;杨丽君;陈佳;17-20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尹洁;李锋;21-22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途径研究 杨恒;王静远;23-24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杨飞;程雷;25-26+29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加大与高职高专的全方位合作力度 易奇志;27-29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阮越广;30-31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探讨 聂丽君;32-33
联合创建博士后培养新平台——有益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林琳;34-35
Sandwich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应用 左伟尘;36-38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媛媛;39-40
高职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以云南省沿边州市高校高职专业设置为例 周家瑜;李燕梅;41-42+45
“产-学-研”校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李晓华;陶贵斌;王琳;邱智东;贡济宇;陈天丽;43-45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杨鹏;罗顺意;张朝红;46-47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育模式变革探究——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为例 马天魁;48-49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生为例 樊利华;田力雄;刘爱民;50-51
上海民办高校慕课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上海杉达学院为例 张兵令;刘洋;52-53
普通二本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分析 马广强;王倩;万红娇;叶荷平;54-55
情境教学在实验课中的应用——以集团财务管控实验课为例 陈敏;56-57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研究——以南阳师范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 陈长中;柳文敏;赵一阳;于林涛;58-60
基于课程作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齐贵广;61-62
大数据时代高校转型背景下“MOOR”与传统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应用与思考 沈卉卉;63-64
课程建设中研究生的作用与培养方式探讨 桑燕娇;宁喜斌;65-66
构建校际课程互选机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等教育为例 张凤;67-68
哲史思政
如何发挥共青团在培养学生党员中的作用 李勇;69-70
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和道德教育系统的协同建构策略和方法 朱家安;陈寿强;71-74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 王永明;75-76
浅析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困境 管亚苹;刘保国;77-78
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探讨 丁爱国;牟永念;于泽华;刘艳飞;79-80
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三大误区分析 姚剑婷;81-82
语言文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外语课程教改探讨 唐文;83-84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胡春桂;85-86
论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 孙洁;87-88
民办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罗恒;陈建平;班建民;孙云飞;叶晓燕;傅启明;89-90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策略 边珍;91-92+110
浅谈英语语言错误分析与策略 支瑾;袁义;93-94
数理化生
关于研究生教学的思考——以生物学硕士生课程“高等生物化学”的教学为例 赵东旭;谢海燕;庆宏;95-97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利斌;王红斌;刘天成;高云涛;季四平;98-100
应用型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的教育与学生就业特征分析与对策——以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为例 白凤娥;戴仁俊;朱广萍;郭丹;陈鉴富;101-103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精髓——量、度、新 朱霞萍;胡晓荣;孙永华;周莉;104-105
基于校企合作提高集成电路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 虞致国;赵琳娜;106-107
大学高等数学课程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断层与衔接研究 张艳芳;108-110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图书借阅量 陈明;111-112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基于大学分析化学实验的案例分析 刘苏莉;113-115+133
大学计算机软件教学改革探究 谢芳;116-117
翻转课堂对生理学教学的影响 邵德翠;汪萌芽;张环环;118-119
应用于物种分布模型的多种算法 杨若男;盛炎平;120-121
工农医林
林业院校植物类“遗传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唐军荣;辛培尧;何承忠;122-124
矩阵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 张雪霞;赵文彬;黄丽;崔学英;125-127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刘学东;邵理堂;李新华;卢佃清;史林兴;李志国;128-130
“清洁生产”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凡;刘云;王敬贤;131-133
对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探讨 钱光明;134-135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探讨 张少辉;李孟;金建华;李翠华;136-137+140
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蒋国璋;汤勃;侯宇;邹光明;秦明建;谢良喜;李公法;138-140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研究进展 徐志芳;牛业来;141-142+145
嘉兴市高职涉农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刘锐;周明良;143-145
气动教学机械手的开发与开放实验应用 唐德栋;韩天泉;张雪亮;146-147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改进探讨 王晓霞;陆强;148-149
多媒体在神经科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刘旭;汪昕;150-151
兴趣教学模式在“通用航空运行与保障”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赵元棣;王兴隆;王涛波;152-153+156
CDIO模式下面向机电专业的物料分拣项目教学实践 边辉;杨彦东;唐艳华;张庆玲;154-156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流体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探析 张妍;157-158
校地协同——高水平壮医药师资队伍培养新体系的构建思考 王春玲;159-160
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比较法应用研究 曹占龙;王永泉;任柏林;161-162
校企协同的材控专业项目设计与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 刘峰;张元好;张红霞;163-164
经济与管理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隋秀凛;吴秋凤;段铁群;王义文;于艳秋;165-167
金融学本科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改革研究——以华侨大学为例 叶芳;168-170+177
高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比较与分析——兼谈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林锦钊;171-17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BSC过程管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 李秋莹;175-177
汽车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郭敏锐;张洪飞;178-179
高职院校餐饮管理专业学生膳食宝塔KAP调查分析 刘秀珍;180-182
从教务角度探索高校教务与学工的有效联动 徐升槐;183-184
民办高校运行风险及其规避 石钰;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