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QQ: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

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国际刊号:2095-3437

国内刊号:45-1387/G4

邮发代号:48-21

出版地方:广西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发行周期:半月刊

创刊时间:2012年

期刊开本:A4

见刊时间:1个月内

业务类型:期刊征订

当前位置:杂志首页 >> 期刊目录 >> 正文

《大学教育》2016年第4期

发表时间:2018年3月28日 浏览:373次
文化与教育
启发·自主·合作·探究·反馈——“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刘吕红;肖孟夏;1-3+18
以学生为本,构建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育人环境的探究与实践 王乐新;朱焕;于晓秋;4-6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尹洁;7-8
浅析新形势下认知引导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王晓川;梁良;季斌;9-11
基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人才测评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蒋小群;12-1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卢维良;14-15
我国教育实习方式的负面影响及改进策略 张晶华;16-18
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 林平荣;张屹;薛建民;19-20+33
以考研引领学风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以怀化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为例 胡兴;袁术林;刘胜贵;刘卫今;吴镝;21-22
T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李根亮;李韬;李曙波;黄晓敏;胡红柳;孙科;肖娟;农嵩;李朝敢;韦耀东;23-24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中方合作教师队伍建设 涂娟娟;于枫;李洪梅;25-26
高校技能型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毛琳;杨大伟;张汝波;刘冠群;27-28
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刘建华;杜明义;吕书强;赵江洪;庞蕾;29-30
基于共享型课程资源库的翻转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刘海霞;朱爱文;韩大勇;31-33
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与创新能力提升 江阳;张莉;祁小四;唐延林;34-35+44
开展各类竞赛 促进学生就业 李国辉;葛海波;杜慧敏;36-37
国防生卓越工程专业的实验条件建设 吕波;张宏伟;马俊涛;梁四洋;史林;38-39
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与实施研究 梁睿思齐;郝云忱;40-41
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探讨 李清富;张铎;42-44
基于“新标准”在高校学生测试中的思考 廖钟锋;覃建华;覃秀松;45-46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探索 陈健;47-48
独立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柳瑄;49-50+61
军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与评估体系探究 胡友彬;张波;左瑞亭;马金钢;李骞;51-52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王帅;陈苏婷;53-54
英国伍斯特大学与湖南文理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比较与启示 蔡剑华;郭杰荣;王先春;张勋;55-56
哲史思政
大学工科专业中班主任工作探讨 郑波;屈国普;57-58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路径的探究 周红;周业波;59-61
网络“审丑”现象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困境探析 丁慧民;62-64
浅谈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方法 孙洁;65-66
语言文学
创新大学英语教育理念,培养各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 刘雪莲;67-69
探析《红楼梦》对联翻译中三美的再现 刘秀娟;70-71
融合PBL教学法的工科电类双语课程教学探索 张霞;杨其宇;72-73+97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探索 伍俊龙;田娜;刘红梅;74-75
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吕婷婷;76-77
VPS教学模式对体育高职人才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的影响研究 邓燕林;李瑜;78-79
浅析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自身价值 唐华;80-81
英汉语意表达层次的对比研究 边子淇;82-83
MOOC环境下双语教学环境的调查和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 马广强;王倩;万红娇;叶荷平;84-85
数理化生
基于社区心理健康视角的变态心理学教学改革 杨勋;86-88
电磁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黄武英;仁刚;89-90
在医学统计学教学及教材中取消有关界值表的改革建议 李湘鸣;王劲松;91-92
“层次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进——以《LED数码管驱动显示》为例 杜宇上;徐小明;93-94
基础类学科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研究——以**学院为例 石苗;黄歆雅;李敏;周淋;周波;95-97
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 刘晓芳;胡玥;98-99
化工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谢华林;符靓;100-101
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下游戏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巍;李威;郑海旭;李笑牛;张恒博;102-103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方法的探索 邹立华;104-105
雅典式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学改革 张现强;106-107
电路基本理论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熊新兵;刘松龄;陈首部;108-109
计算机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谢美萍;陈媛;110-111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孙宪丽;张欣;张楠;112-113+132
来华留学生计算机组成原理课教学方法初探与思考 施慧彬;114-115
会计电算化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钱光明;116-117
EDA技术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倪德克;师亚莉;朱旭花;王静;戢小亮;118-119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向坚;李红梅;徐明;120-121
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校生物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陈小丽;122-123
工农医林
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刘向东;杨卫波;124-126
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农药学方向药学专业为例 孙家隆;周远明;127-129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一体化和连贯性课程设计改革 汤勃;蒋国璋;侯宇;邹光明;王兴东;李公法;130-132
框架式转子陀螺仪教具研制 张延顺;黄萍;吕妍红;133-134
军队院校学科群构建问题初探 黄文玲;刘慧敏;周浩;135-136
医学专科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现状调查 胡庆政;熊泽金;沈莉兵;杨敬博;137-138+146
校企协同创新体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讨 赵宝云;计方;王丽萍;139-140
将人文素质教育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融汇于神经病学教学的思考 余璐;郑金瓯;141-143
微课与高校传统植物学实验教学的融合 张忠华;胡刚;陈静;144-146
应用技术型高校GIS专业的思考 王培法;王丽;147-148
园林工程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聂磊;149-151
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和探讨 罗夙医;张祥;范贵航;邹智荣;陈英杰;李仲铭;152-153
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探讨 胡建辉;张新富;赵磊;154-155+186
草坪建植与养护课程教学实践与建议 谷文英;156-157
模块化教学在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 范丽荣;邱晓云;任翀;侯学元;张巍;158-159
地方院校结构力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陈玉骥;张玉红;魏陆顺;彭可可;160-162
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包永强;梁瑞宇;163-164
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工程课程中的应用 朱杰;平琦;165-166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工程制图教学 李凌乐;167-168
经济与管理
大学教学管理:回归文化的逻辑 韦剑剑;169-172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胜任力评价 赵青松;杨克巍;李孟军;姜江;173-174
痛并快乐的中国法制史教学模式研究 雷琼芳;175-176
广西教育评估服务购买机制探讨 黄尧;唐晓萍;蒋红星;177-178
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人力资源测评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吴国锋;李梅;杨丽君;彭铁牛;179-181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信息化的实践探索 宋敬敬;182-183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张红英;沈苏林;丁宗胜;184-186

上一篇:《大学教育》2016年第3期 (2018-03-28)

下一篇:《大学教育》2016年第5期 (2018-03-28)

版权所有 【大学教育杂志社】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8 www.dxjyzzs.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邮箱: 备案编号:冀ICP备180328128号-1号 您是第 615336 位访问者

本站所有文字及图片文责自负,并均受版权法保护,仅供学术交流与参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