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2015年第2期
发表时间:2018年3月27日 浏览:358次
理论前沿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协同创新研究 卢巧玲;1-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教学实例研究 李艳;郝大鹏;4-5+14
高校学生境外交流及激励政策的设计 李晓静;邓潇玥;郭侃俊;6-7
基于期望激励理论的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研究 谷胜利;8-9
高校非在编人员权益保护状况分析与思考——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保卫工作条线为例 金鑫;吕宁;10-11
基于官僚制嬗变视域下的大学内部治理去行政化改革 黄永忠;12-14
MOOCs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初探 黄旭广;15-16
教育研究
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华树;17-20
研究性教学实施与研究性学习评价——以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为例 许建梅;林卿;杨芳;王瑞军;21-23
高校学生评教的目标取向与需求分析——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问卷调查 折文焕;赵忠;24-27
国内外空中交通管制专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王超;徐肖豪;28-30
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途径 孟国忠;31-33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思考 吕淑惠;陆忠华;34-36
高校师生沟通技巧的探讨 李璟;徐遵义;37-39
“三位一体、内外相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邢夫敏;韩云;LI MEI;40-41
高校专业课程考试新方案 陈良琴;42-43+52
关于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 博昭;马蔚姝;44-45
教研室在青年教师培养中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邓淑凤;杨新华;许光军;46-47
关于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丁华;朱茂桃;48-49
新建本科院校新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黄日健;李艳萍;50-52
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李利杰;53-54+77
关于粮食储藏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 黄亚伟;宋永令;王若兰;55-56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综合能力调查分析 米玉倩;张持晨;郑建中;郭丹;胡伟红;苏纯惠;57-58
新时期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素质与技能漫谈 王巧玲;59-60
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选题的几点建议 张树振;王玉祥;隋晓青;张博;61-62
合训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编写的思考 李小珉;许炎义;63-64
辽宁高校志愿者服务的网络协调模式研究 韦丽娃;张恒;王健;65-66
实践探索
应用型计算机类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为例 白凤娥;朱明放;朱广萍;戴仁俊;郭丹;67-69
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 张小军;万佳;70-72
重视麻醉综合性实验课的探索,适应现代医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张红;姚刚;张超;梁晓丽;73-74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岳文喜;邓勇;75-77
高职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构建的研究——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章立新;78-79+89
以志愿服务品牌为载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路天使”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为例 肖丽琼;80-81
上海高校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研究——以上海商学院为例 王明佳;符娉娜;陈文慧;刘雪燕;82-83
学科纵横
浅议矩阵乘法的应用 邓明香;84-86
副词“幸亏”的语义指向 黄乐;87-89
爱尔兰应用型高校电子通信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借鉴 张锋辉;刘仁金;符茂胜;宗瑜;90-91
育人论坛
全英文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吴云芳;谈广鸣;梅亚东;周伟;92-94+97
论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研究 田长生;95-97
构建高校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思考 周鹃;黄秀琴;98-99+110
基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法学专业类课程设置初探 包振宇;100-101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丁胜锋;李飒;李艳杰;102-103
爱心社团对教学医院学生支部建设的作用 彭利军;赖敏;李小松;姜志胜;104-105
基于系统科学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吴德华;杨冰;龙岳红;张习科;汤淼;106-107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班主任工作改革与创新 聂娜;湛永钟;108-110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探析 潘玮丽;许亚青;111-112
ACM竞赛探讨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于世华;王荣芝;113-114+117
网络条件下大学生的宣传引导工作浅析 梁静;115-117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熊炜;118-119
新形势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吴蓉娟;魏以立;赫爽;120-121
透过《非你莫属》节目浅谈工业设计专业“非你莫属”式的就业定位 张勇;张素香;于宏杰;122-123
科技竞赛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 李琦;夏宏达;韦丽娃;124-125
教改聚焦
编译原理工程化教学方法研究 闻炳海;刘鹏;王利娥;张超英;126-128
关于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 徐新玉;朱小芹;129-131
普通高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一些探讨 韦盛学;欧诗德;132-134+14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金融学情境教学法探析 彭小林;135-137
高校本科生“科技写作”课程教学内容期望调查研究 庞磊;王晨旭;138-140
“机械学科教学法”知行一体化课程研究及实践 李国琴;孙爽;杨慧;141-143
广西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刘深;144-145+160
大班环境下机械基础课程实施多维互动教学的探讨 杨恩霞;孔凡凯;刘贺平;146-147
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教学实践 杜文凤;148-149
花卉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贺丹;雷雅凯;150-151
浅谈医学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沈婉婷;范风云;毛孙忠;152-153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王超;谢贤平;张成良;154-155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业院校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探索 王宏立;郭占斌;王明;董晓威;贾昕宇;张伟;156-157
认知评价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 唐春碧;朱文宣;158-160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改革探索 陈佩军;161-162
微课程教学研究与应用探析 曹丽琴;李治江;163-164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分析 胡江红;165-166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探索 荆肇乾;曹世玮;王祝来;林少华;王郑;167-168
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改探讨 雷雅凯;何瑞珍;贺丹;张淑梅;乌俊美;169-170
论市场营销项目教学中教学项目的选取 李晓亮;171-172
PBL和CBS结合下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黄志萍;173-174
建筑学专业建筑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周忠长;175-176
管理方略
论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刘石英;177-178
高校公选课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晓琼;郭文锋;179-180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职责与素养 高友智;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