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2013年3期
发表时间:2018年3月27日 浏览:405次
教育天地
大学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可能途径 钟世云;5-8
基于思政课实效性的学习型教师与学习型教学团队研究 刘文芳;9-11
探索“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培养统计实践创新能力 雷敏;尹勤;帅友良;12-14
泛媒体时代的新闻人才需求 林渊渊;刘玉萍;15-16
基于《纲要》的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范建春;莫羡忠;朱汝葵;苏炜;17-18+23
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学科竞赛平台的辩证发展关系 顾文豪;齐元胜;赵世英;19-20
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实施的系统性原则——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中心的考察 唐蕙;21-23
本科生科研训练:从选题到实践 居学海;周素芹;24-25
论高校教师文化的特点及其价值体现 肖海鸥;26-27
三本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 薛桂芝;28-29+32
大学生英语阅读推测策略的培训研究 周海燕;30-32
论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郭号林;33-34+39
舞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彭洁波;35-36
构建大学文化建设新模式 侯新兵;37-39
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的分级教学部分的一些建议 刘斌;40-41+51
改革设备管理模式,建立共享技术平台 程清蓉;42-43
地方高校海洋科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张艳秋;方怀义;甘雄;44-45
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理工专业差异化考试探析 田拥军;黄国庆;46-47
学科纵横
金融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李延喜;宁宁;薛光;48-51
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考核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广西四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调查 金敏;舒昌;何勇;张云;52-54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赵艳;华张婕;55-56
青年知识群体居住贫困化社会适应研究展望 曾明星;57-58+64
南海与“水”有关的地名及其水文化生态 许结玲;59-61
逻辑连接与篇章词汇理解题 章东红;62-64
声乐艺术中语言和音乐的关系研析 姚嘉;65-66
理工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研究——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 熊鹰;67-68
城市化背景下老字号旅游开发保护模式探讨——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市为例 柴林;69-70
浅析数字印刷印前的色彩设定 李晴;71-72
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与《人们叫我咪咪》的演唱对比 唐群;73-74+77
论毛泽东的反腐倡廉思想 唐开锡;75-77
麻醉学专业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耀岐;贾树山;王颖;78-79
育人在线
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魏莉;80-81+84
和谐视阈下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维稳功能探究 刘华政;82-84
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谢健;85-87+101
行业背景对高校非行业特色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影响的调查分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 张家胜;88-89
浅谈高校女生宿舍矛盾的起因及疏导 江洁;90-9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管理 王月花;92-93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徐甲;94-95
高职高专“90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廖丽宁;96-97
教改之窗
“情境-问题-探究”式高师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王广;郭黎萍;王春雷;98-101
基于满足市场需求的“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廖振军;王前莉;黄琦珊;102-103+108
基于案例融合的手段构建纺织多课程联合教学体系 刘基宏;王鸿博;104-105
提高学生学习药物合成反应课程兴趣的实践与探讨 阳丽;谢蒋平;106-108
普通高校涉海专业公共数学选修课教学的改革探讨 张丽梅;赵学达;109-110
德国维尔道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的借鉴意义 孙宾宾;111-112
基于“选矿测试技术及自动化”的交叉学科教学改革探讨 张翼;何东升;秦芳;张汉泉;李冬莲;113-114
启发式教学在《光电检测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李少年;魏列江;梁金梅;115-116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研室指导专业性学生社团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姜新;117-118
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麻友良;119-120+127
兽医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潘玉善;张素梅;胡功政;杜向党;苑丽;121-122
谈谈动植物检验检疫本科专业生物信息学课堂实践教学 金园庭;叶子弘;陈春;邹克;琴管峰;123-124
几种教学方法在《水质工程学》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刘强;125-127
任务教学法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英语教学 苏春;128-130
电气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浅析 邓遵义;131-132
谈高职英语听说训练教改实验 李迎旭;周磊;邱竟楠;133-134
跨文化视野下语言学课程教学探索 戴红红;135-136
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张曜;李文博;137-138
“211”人才培养模式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张谊;139-140
认知负荷理论下桥涵课程教学分析 董晓梅;141-142
药学分子生物学绪论讲课中的一点体会 关洪斌;王晓兰;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