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2013年1期
发表时间:2018年3月27日 浏览:416次
教育天地
从国外名校的发展看我国高校改革的方向 张鑫;5-6+26
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探析——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杨颖;徐磊;冯井荣;7-9
大学生“挑战杯”等系列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和心得——基于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实践分析 张金成;成斌;王虎挺;张立新;李竟刚;10-11
高校深度辅导工作案例分析 王波;12-13
高等教育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指数研究 冯军;14-15
“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唐莉莉;马静;刘登宇;16-17
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周亚菲;18-19
浅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介入 周蕾;郄文娟;王希军;20-21
以行业为服务面向的特色高校发展模式 赵海伟;杨天;22-23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行为分析 李勇;24-26
借鉴先进国家经验,提升贵州省属医学高校人文教育水平 孙强;27-28
浅谈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作用 周祖银;29-30
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终身教育思想 阳秀英;31-32
开展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杨秀坤;33-34
学科纵横
指瑕与探讨——评周采《外国教育史》 赵臻;35-39
希腊社会政策和“欧洲化”政治 檀柯;40-41
法律诊所教师指导方法探析 伍奕;42-43
分析解释和体验教学策略——从理论到实践 李茹;张红;44-46
高校思政课“三三制”考核体系的创新研究 余展洪;47-48+51
目标与理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 李万发;49-51
高职宪法学理论培养功能与实践能力的联结 廖原;52-53+68
基于校园景观的导游职业技能培养研究 李翠林;54-55
学生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辅导员“把关人”功能探微 郭猛;56-57
人文视野下的高校音乐发展探析 黄永勤;58-60
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舆论应对策略研究 李江;61-63
联想集团企业形象传播研究报告 阳晓;周韵荷;陈小小;姚丽玲;64-65
试论“概论”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中的作用 陈梅;66-68
论中国油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张雪梅;69-70
基于实践的ERP课程考试自动阅卷设计 郭新顺;杨焜;71-72+78
牡丹江海浪机场鸟害防治措施 冯利;杨春文;金志民;朱恒文;徐倩男;73-74
育人在线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路径选择——基于职业能力的需求与协同效应 王京芳;75-78
论高校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责任 肖祥;79-81
行政管理专业“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范逢春;82-84
高等教育中的GIS人才素质标准研究 刘明皓;杨富平;罗小波;85-86
就业实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 陈兴东;87-88
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郏宁扬;89-90
项目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C#程序设计为例 海晓伟;91-92
共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平台 张健;陈玉叶;金顶峰;彭晓领;洪波;93-94
教改之窗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之实践课程及其教学的探索 朱志华;冯光庭;95-97
关于课堂“教学互动”的再思考 王学军;马晴;98-99+102
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 赵德钧;李路;100-102
体现印刷行业特色的数控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赵世英;齐元胜;张东丽;103-104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文学类课程的教师角色和学习模式构建 金在胜;105-106
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 刘昌臣;107-108
轻化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研究 李宏伟;张丽平;王晓春;关芳兰;王柏华;陈英;王建明;109-110+113
问题导向联合项目教学法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的应用 邹汉波;陈胜洲;陈姚;梁红;赵朝晖;111-113
以问题驱动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赵学达;张丽梅;114-115
制药工程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究 李昆太;程新;116-117+120
基础日语教学中心理策略运用的研究 葛菁菁;118-120
计算机公共课朋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陈小瀚;121-12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孙勤红;123-124
浅谈欠发达地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站式教学模式 夏雄平;王志勇;肖剑荣;125-126
论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之改进 刘熠;127-128
《中国法制史》教学与案例教学法 隆奕;王建美;129-130
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苗东利;雷佑安;131-132
适应非数学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研究——以N高校为个案 赵霞;133-134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贺杰;135-136
原版英文视听材料在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语调教学改革中的运用与作用 吴文霞;137-138
项目化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刘勇;曹晰;许南山;139-140
继续推进申论写作的教学——公务员招录对象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思考 张宏梁;141-143
如何在研究性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环境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 闫秀懿;尹秀英;曾勇;144+94